最新的培训信息,最权威的研讨会,最专业的讲座,一网打尽!
为进一步推动翻译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为各高校教师提供翻译教学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于7月26—27日举办“翻译教学与研究”研修班。翻译之路漫漫,来这里,让专家为你照亮前进的方向,陪你一起求索、前行。
研修班名称 翻译教学与研究 研修时间 7月26-27日(共两天,7月25日报到) 研修地点 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大兴区芦城工业开发区) 研修费用 1500元(含专家授课、研修资料、教学组织管理、结业证书、研修期间用餐等费用,往返交通费及住宿费需自理) 研修日程 注:最终研修日程请以报到日领取的研修手册为准 研修亮点 亮点一:翻译怎么教?研究怎么做?你所关切的,这里都有。 两天的课程聚焦翻译教学的各个方面,有高屋建瓴的专家报告,也有具体笔译和口译教学的示范,更有理论研究问题的探讨,并特别安排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讲座,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学校翻译专业的发展与翻译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亮点二:知名的翻译家,资深的翻译学者,从理论到实践,现身说法。 本期主讲专家介绍 (按授课顺序排序) 仲伟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已出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专业口译教材多部,其他著作、译著、辞书等多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有关翻译学、外语教育等论文七十余篇。 何刚强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系创始系主任;现兼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理事长,《上海翻译》主编,曾担任第一、第二届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已出版专著五本,译作两部,教材两本;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多篇;现担当全国翻译专业一个系列(笔译)教材的总主编,其中含代表复旦翻译专业特色的五种教材,并已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04年获上海市育才奖;2006年被评为第二届复旦大学名师;2007年被复旦大学研究生群评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十人之一);2009年所主持的“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复旦大学本科翻译专业建设探索”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所主讲的“翻译理论与策略”被评为2010年上海高校精品课程;所主讲的“翻译研究导论”被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确定为重点建设课程;所主持完成的《论语》海外英译全译本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在2016年结项时获优秀等级。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创先争优”师德标兵。 陶友兰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教授、副系主任,(德国)洪堡学者,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TESOL硕士。在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Perspectives、Babel、Translation Quarterly、《中国翻译》、《外语界》、《外语学刊》、《上海翻译》、《当代外语研究》等国内外翻译学核心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本,合作编著口笔译教材4本,出版翻译书籍、编著英语教材等10余本,发表译文多篇。研究方向有翻译理论与策略、翻译教材与翻译教育、翻译语料库研究。针对本科生讲授的课程有:英语读译,翻译与思辨,英汉互译技巧,英语写作。 平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秘书长,全国考委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翻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2014年)、“翻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5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2016年)研制组核心成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研究、翻译教育等,代表性成果有专著《语言学发展简史》、《英语成语与英美文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2003年获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周年优秀成果奖,2006年和2008年两次获全国社科规划成果鉴定优秀专家称号,2011年获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第二届中译外高层论坛优秀论文奖,2014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马军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中美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批评与英美文学、 文化研究与翻译。近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在比较文学刊物Neohelicon 和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以及《中国翻译》、《当代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前沿》上发表论文若干;出版专著《工业时代的城市与乡村——三位英国作家的生态视角研究》;参译《全球化百科全书》、《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美国语文》等;主持了校级教改重点项目2项、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新闻总署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文化部以及其他地厅级项目多项。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发言,如哈佛大学的“环境:科学+人文”研讨会、美中富布赖特项目和清华大学主办的“超越梭罗:对自然的文学反应国际研讨会”,等等。2010年参加了由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在荷兰举办的主题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暑期项目。 朱玉犇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师,先后负责学院的英汉同传和视译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曾赴新加坡新跃大学讲学,教学经验丰富,对口译学习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十分了解。他指导的学生曾获得第四届全国口译大赛总冠军,本人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自2007年开始从事口译工作,曾为联合国劳工组织(UN-ILO)、世界气象组织(UN-WMO)、中央电视台、盖茨基金会、能源基金会、中美交流基金会等国际和国内机构提供同传服务,从事过金融、法律、IT、能源、航空、汽车、农业、卫生、机械、文化、奢侈品管理等众多行业国际会议的翻译工作。参与主编了MTI教材《会议口译》,翻译出版了《能源重塑世界》、《财富轮转》等作品。 张威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为:功能语言学、翻译(口、笔)理论与教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09),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外语博士论坛理事、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论坛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外语测评中心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鉴定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匿名审稿专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主要著述有《口译认知研究: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口译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理论、方法与实践》、《英汉互译策略对比与应用》、《中国文化讲座》等,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外语》、《中国翻译》、《现代外语》、《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等核心期刊(CSSCI)发表论文50余篇。 报名优惠 为鼓励各高校外语教师团队建设与发展,单所学校若5人以上(含5人)同时报名参加某一期研修班,研修费9折优惠。 凡参加2016年“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者,享受研修费五折优惠。一期研修班的优秀学员仅限于享受一次优惠活动,已经领取研修卡者不再重复享受优惠。 所有报名参加2017暑期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线下课程的学员,都将免费获赠与所报名研修班主题相关的“U讲堂教师发展数字课程”全额代金券,学员可以登录U讲堂(http://ucourse.unipus.cn)加入课程,进行线上学习。 本期全日制在读硕士生研修费用优惠政策:900元/人,请凭有效证件报到。
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来自各所知名高校,带来多元的特色与专长,汇聚大兴,迸发集体的智慧,引领翻译教学的未来方向。